高山症是人體對高山『缺氧環境』的生理反應!

根據國外統計,旅遊所發生的非外傷疾病中,高山症』排名第三,僅次於感冒與腸胃炎。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出國旅遊成了奢求,於是國旅大爆發。不少民眾選擇參加高山健行活動,但部分遊客卻出現頭暈、頭痛、甚至嘔吐等情況,沒有經驗的民眾會以為只是暈車或受寒,殊不知這可能是『高山症』的表現,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昏迷或死亡。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只要低於海拔2500公尺的高度都不容易發生問題,一旦超過2500公尺,發生高山症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登山、健行

 

 

高山症的原因

急性高山病(Altitude sickness、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或稱高地症候群、高山反應、高原反應,是由於處在『高海拔』狀態,血液中氧氣濃度急速降低(低血氧)而出現的急性病理變化

高山症

當海拔高度逐漸上升,氣候條件也和地面不太相同,包括,氣壓低、溫度低、濕度低、紫外線高等,其中對健康有立即性影響的就是氣壓低

隨著海拔高度上升,氣壓持續下降,氧氣的分壓也跟著降低。爬愈高,氣壓愈低、空氣愈稀薄、氧氣愈少。例如,海拔3000公尺的山上,氧氣含量僅有平地的7成左右,到了海平面以上5500公尺的山上,每次呼吸所獲得的氧氣量只剩一半

因此身處高海拔地區氧氣濃度低,進而促使心臟、肺臟需要更努力工作,才能獲得平常所需的氧氣,於是心跳、呼吸速度都會加快。登山時若一下子上升到過高的海拔,當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便會引發症狀。

 

 

高山症的危險因子,不適合高山旅遊的族群

任何人都可能出現高山症,包括平時非常健康的人!

 

很多讀者心想,我身強體壯,應該沒問題!但根據研究,多數的登山者往往低估自己可能罹患高山症的機率。事實上,目前無法預測誰會有高山症,是否罹患高山症與年齡、性別無關,主要是受到『個人體質』(基因)影響,與平常的體力好壞、是否有運動習慣也沒有太大關聯。

 

高山症的發生主要與3個因素有關:

  • 登山高度高度愈高,氧氣愈少,發生高山症的機率也愈大。
  • 爬升速度身體可以逐漸適應高山缺氧環境,但上升的速度超過身體適應的能力時,高山症就會發生。
  • 個人體質:盡在不言中。

 

不適合高山旅遊的族群:心、肺功能不佳的病患

 

前面提到,由於高山氧氣較少,也牽涉到心臟與肺臟的運作,因此,某些疾病患者不應該到高山旅遊,例如,不穩定心絞痛、肺高壓、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鐮刀細胞型貧血(平時就容易缺氧)等情形,對氧氣缺乏的環境特別敏感,非常不適合到高山旅遊。

至於患有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氣喘、懷孕婦女,建議旅遊前先諮詢醫師。

 

 

出現高山症:降低、降低、再降低!

降低海拔高度是治療高山症最有效的方式!

 

會出現高海拔肺水腫的可能原因是,當身體缺氧時會造成肺動脈壓上升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水份外滲到肺泡。腦水腫也可能是因為血壓增加所致。較輕的症狀則包含視網膜出血與肢體水腫。

 

醫界將高山症的表現與嚴重度分為3大類:

  •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1. 通常在抵達高山後的1~12小時出現。
  2. 臨床症狀:頭痛,伴隨以下任一項:-虛弱無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頭暈頭昏-睡眠不佳
  3. 症狀通常在24~48小時適應後緩解,或因使用氧氣、止痛、止吐藥而解除。
  4. 如果在同樣高度處休息或用藥治療後症狀沒有改善,就應降低高度以預防更嚴重的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
  5. 夜晚氣壓比白天低,患者的症狀在白天可能會暫時性減緩,但並不表示身體已經適應此高度,晚間應特別留意。

 

  • 高海拔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1. 通常在急性高山症(AMS)之後出現。
  2. 高海拔腦水腫一旦出現會快速導致死亡。
  3. 臨床症狀:協調能力喪失、步態不穩或意識狀態改變。
  4. 可以請受試者在平坦地面,腳跟緊接著腳尖走一直線,大約走5公尺。正常人不會搖晃或跌出線外,如果有則要提高警覺。

 

  • 高海拔肺水腫:Hight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1. 高海拔肺水腫會快速導致死亡,進展到死亡的速度可能比高海拔腦水腫更快。
  2. 臨床上可能單獨出現或合併高海拔腦水腫一起出現。
  3. 臨床症狀有:有呼吸不適、咳嗽、虛弱無力、運動能力喪失、胸悶、氣喘、呼吸困難

 

不論出現哪一種,應立刻降低海拔。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兩者都是會快速導致死亡的疾病。如果及早處理,幾乎可以得救且完全康復。所謂及早處理,就是一發現立刻下降海拔(至少降低500~1000公尺)。而高壓袋治療、氧氣治療只是暫時救急的方法。

高山症的表現與嚴重程度

 

 

高山症可以預防

根據一項非正式的統計,約有1/3的山友曾經發生高山症。但即使不具備高山症的體質,天候瞬息萬變、身體狀況都會影響高山症發生的機率。因此,從事登山活動,只要事先周詳的準備,便能安心接近大自然,避免嚴重高山症的發生。

  1. 登山本身就是一項高耗氧運動,出發前諮詢醫師。
  2. 保持良好的心態,事先預設突發狀況的應變措施。
  3. 緩慢爬升高度,有利身體逐漸適應高度的變化
  4. 可以白天爬高一點,晚上則睡在較海拔低的地方
  5. 高山氣溫較低,抱持溫暖,因為低溫會增加肺動脈壓,提升高山症的風險
  6. 避免菸酒,菸酒會增加氧氣的消耗
  7. 多吃高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好消化,減少對氧氣的消耗
  8. 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因此舉會加速消耗氧氣,增加肺動脈壓。
  9. 隨時注意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
  10. 只要身體有狀況,寧可先假設可能是高山症,不要輕忽任何早期症狀。

 

 

參考資料:

  1. Altitude Sickness: What to Know
  2. Altitude Sickness
  3.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4. Altitude Sickness
  5. Medical Definition of Altitude sickness
  6. Altitude sickness
  7. What’s to know about altitude sickness?
  8. Altitude Sickness | Risk,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Patient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