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蟹正夯,讀者應該聽過,吃海鮮會得『痛風』;應該也聽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會造成關節疼痛的名詞,如果親友或自己也恰巧有關節疼痛問題,是不是會想著「是不是得了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只是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只要是各種原因使軟骨過度磨損、關節腔潤滑液分泌異常,就會產生疼痛、腫脹、發熱、僵硬等發炎現象,使得四肢關節出現紅腫疼痛。醫界將關節炎細分為「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痛風性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等 4 種。
然而真的關節痛了,要去看哪一科?讀者心裡肯定想,既然和骨頭關節有關,看骨科準沒錯!是的,但民眾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免疫風濕科』。
正常關節長這樣
所謂關節,是人體兩塊骨骼的連接,掌管身體活動、彎曲等行為。負責運動的關節中,大部分關節的結構統統為「關節囊 (articular capsule)」(詳見下圖),外觀上像是一個包覆兩塊骨骼的包裹,裡面還包含有『軟骨』及『滑液』。軟骨為兩塊骨骼提供緩衝;包裹裡面的滑液使軟骨減少摩擦,讓運動得以順暢進行。
只要包裹裡的滑液分泌出現問題、軟骨磨損,未來都會讓關節疼痛不堪。
平平都是關節炎,但是成因大不同
延伸閱讀:糖化終產物會讓軟骨磨損、硬骨骨折!
關節炎這類疾病可以看『免疫風濕科』
到醫院看病,要看『哪一科?』常常會造成民眾困擾。上述的關節炎、關節痛,既然和骨頭有關,不少民眾會認為要看『骨科』。確實是,但民眾還有『免疫風濕科』可以選擇。
『免疫風濕科?沒聽過!他們是在看什麼病?』
這個科別主要是看和風濕、過敏、免疫、自體免疫相關的疾病。
- 風濕,主要是跟骨關節相關的疾病,例如,關節炎、肌腱炎等,而發炎和免疫系統有關。
- 過敏,一般內科、耳鼻喉科、皮膚科醫師都可以幫忙處理,但根本的治療是透過風濕免疫專科,尋找真正的過敏原或處理過敏體質問題。
- 自體免疫,先天性免疫疾病,例如: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為什麼叫『風濕』?不是西醫嗎?怎麼聽起來像中醫?
西醫,早期的西方醫學深受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學說』影響。風濕病的英文Rheumatic Disorder (Rheumatism),字首「rheuma」源自希臘文,意指體液(humor)。
當時西方醫學認為,關節病痛是因為體液循環出問題,無法正常的由尿液或其它地方排泄,最後蓄積關節而產生疾病。等同是以『筋路阻滯、淤積腫脹』的概念解釋關節病變,與中醫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現代醫學對『風濕病』的定義、對風濕疾病生理的瞭解已經和傳統醫學有很大的不同,但源自於先人的觀察與疾病的命名大多被沿用下來。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中醫的『風濕』容易造成混淆,症狀和也其它關節炎極為相似,因此當有關節疼痛宜就醫,由專業醫師檢查,才可能找出關節疼痛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千萬不可自行摸索,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也讓關節炎加速惡化。
參考資料:
- Arthritis –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 What is arthritis?
- Arthritis: Causes, Signs, and Diagnosis – Healthline
- Compar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arthritis
- Is It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A and OA
- Metabolic arthritis | definition of Metabolic arthritis
- Ankylosing spondylitis: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s
- Arthritis and Heart Disease – Arthritis Foundation
- Osteoarthritis – Medscape
-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