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喜歡的女生會臉紅、看到美食不自覺流口水、天氣熱或跑步後會流汗、天冷時會起雞皮疙瘩、生病了會發燒、壓力大時會失眠、…,上述這些狀況都不是你可以控制的。還有更多的生理狀況也是你連插手的餘地都沒有,它們全部歸『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管。
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合稱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utonomic》字面意思是,自治、自主管理。
所謂自動自發、自主管理,意思是不需要提醒,它們一天 24 小時、全自動監控人體呼吸、心跳、血壓、體溫調節、腸胃道的蠕動、…,以及流汗、唾液、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 就像油門與煞車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對身體的調控,類似汽車的油門與煞車。交感神經負責催油門,副交感神經負責踩煞車。
例如,跑步時,交感神經會慢慢活躍,使心跳加速(輸送更多的養分與氧氣給肌肉)、呼吸變快(需要更多氧氣)、出汗增加(散發體內產生的熱,不然體溫會太高)。等跑步結束,交感神經會緩和下來,副交感神經開始發揮作用,使心跳減緩、呼吸變慢,同時減少出汗。
表格說明:
- 大部分的器官都同時配備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汗腺、皮膚血管只有交感神經,沒有副交感神經。
- 交感神經負責催油門,遇到緊急事件,看是要戰鬥或逃命(Fight or Flight);副交感神經負責踩煞車,讓身體放鬆緩舒。
- 發現沒?交感神經對消化系統是踩剎車!是的,這是因為是消化食物是一消耗能量、耗費時間的過程,而無論要戰鬥或逃命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與氧氣,為了保有最大能量,所有保命需要的功能大都被提升,消化系統功能必須暫時被抑制(幾天沒有食物也能存活)。保命比較重要,命都快沒了,還要消化食物幹嘛!
- 從交感神經對腸胃道的抑制可以看出,當壓力大時,交感神經作用較強,會抑制腸胃道蠕動,最常見的狀況是『便秘』。
- 自律神經失調屬全身性,所有器官、組織都可能出現不適症狀。
- 某器官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出現的異狀可能因個體而異,例如,在消化系統上,有人出現消化不良,有人卻出現胃痙攣或胃潰瘍等症狀。
-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作用是《動態的》,隨著周遭環境的改變而互有消長,在它們的協調與作用下,我們的身體會很平穩、很健康。
自律神經系統住海邊 — 管很寬、管很大
上面那張表格大致上可以說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位於何處、在做什麼。現在用圖片說明自律神經對循環系統(心臟、血管)、呼吸系統(肺、氣管)、消化系統(食道、胃、小腸、大腸、肝臟等)、泌尿系統(腎臟、膀胱)、生殖系統等身體器官的調節。
自律神經不受大腦控制,卻容易受到大腦影響
當你緊張時可能會頻尿;大考來臨前會緊張到睡不好;工作壓力大可能導致失眠;悲傷或情緒低落,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作用可能都會受到抑制;…。
這些都是大腦「壓力」的來源,人的意志無法控制自律神經,而自律神經卻很容易受「壓力」的影響,無論這壓力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來自大腦的工作壓力是無形的。那麼有形的呢?當你遭遇外在威脅時。
想像一下你在非洲草原上無意中跟獅子對上:
- 大腦皮質接收到訊息(可能是來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等),
- 訊息傳到下視丘,
- 下視丘再傳訊給交感神經,促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壓升高、肌肉蓄積能量(部分血液離開皮膚血管與消化系統而進入肌肉),
- 皮繃緊、消化系統暫停運作、…、瞳孔放大、視覺聽覺特別靈敏,維持警戒狀態,四面楚歌,…,
- 接著你可能直接跟獅子纏鬥(Fight)、或逃離現場(Flight)。
不論哪一種,當危機解除那一刻,交感神經才會緩和下來,由副交感神經接手。
「壓力」是因應外在威脅時的正常「反應」,生物體面對壓力的反應其實是維護生命安全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