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養毛小孩的讀者,照過來!養過寵物—特別是貓咪、狗狗—的讀者都知道,人類的食物中,絕大部分的食物是牠們不能吃的,至於為什麼不能吃,營養專家都能提出完整的理論。但真正的原因是,牠們都是『肉食性動物』的後代。而人類的飲食裡,有很大一部分是『植物性』的。
貓咪、狗狗的祖先,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即使是現在,都還帶著這些基因,從牠們的腸胃道短、缺乏某些酵素、尖銳牙齒、追逐獵物等行為舉止等,也都能判斷仍舊是肉食性動物。如果不信,可以試試棄養(大誤,不可學習,這只是假設狀態),然後觀察牠們的自然行為。如果沒有廚餘可以啃食,牠們傾向吃什麼?答案是其它的『野生動物』,而不是『野生植物』。
貓咪、狗狗都是『食肉目』動物
貓咪、狗狗都屬於『食肉目』動物。這是生物學的分類,幫大家複習一下國高中的生物學:界、門、綱、目、科、屬、種。而食肉目往下包含了貓科(獅、虎、貓)、犬科(狼、鬣狗、狗)、鼬科(貂)等等。
貓咪、狗狗的的身體是被設計來食用動物性成分高且富含水分的食物。營養均衡的生肉是最符合貓咪、狗狗肉食性動物天生該吃的食物。當讀者有了這些認知之後,後面整理的知識、常識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 貓咪、狗狗具有肉食動物獵捕的本能與特徵
牠們具有獵捕本能:有敏銳的視力、聽覺、嗅覺可以追踪獵物;可透過軟墊無聲無息地跟踪、追逐獵物;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獵捕、殺死獵物。
狩獵時,牠們尋找小型獵物,例如,老鼠、鳥類和昆蟲,甚至可能殺死並吃掉兔子。如果有其它獵物引起牠們的注意,牠們會本能的去狩獵。
- 貓咪、狗狗的牙齒構造為肉食動物
牠們鋸齒狀、尖銳的牙齒構造適合用於切斷、撕裂肉類,而不是像牛羊草食動物扁平的牙齒用來咀嚼、研磨穀物與草類等植物。因此貓咪、狗狗不適合食用大量穀物與植物成分。
- 貓咪、狗狗具有肉食動物的消化系統
牠們消化道相當短,並且會分泌高濃度胃酸,幫助高動物性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也不需要長時間消化食物。牠們消化系統的構造,非常適合從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中消化和吸收養分。
草食動物消化道的長度甚至可達肉食動物的10倍以上,草食動物需透過消化道充分發酵及長時間作用才能消化吸收植物營養。
- 貓咪、狗狗無唾液澱粉酶
貓咪、狗狗的唾液腺無法生產澱粉酶,無法消化醣類(澱粉類)食物。而草食動物(牛、羊、鹿等)、雜食動物(人、猴、豬等)的唾液腺皆能夠分泌澱粉酶。
- 貓咪、狗狗需要從動物性食物取得充足牛磺酸
牛磺酸存在於動物性成分。由於牠們缺乏特定的酵素把其它胺基酸轉換成牛磺酸,因此,牠們必須倚賴由動物性食物中獲取高量的牛磺酸來維持身體功能。另外,肉類中的牛磺酸容易在加熱和水煮的過程中大量流失,所以牠們不適合熟食。
如果牛磺酸不足,容易引起擴張型心肌病、視網膜變性、繁殖障礙和出生的小貓、幼犬發育畸形等情形。
- 貓咪、狗狗無法將類胡蔔素(植物性)轉為可利用的維生素A
牠們缺乏酵素將β-胡蘿蔔素轉為可利用的視黃醇(維生素A的活性形式),因此,必須由動物性的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來維持健康。
維生素A不足的症狀包括夜盲症、生長遲緩,且不利皮膚、毛髮的健康。
人類的食物不適合牠們,甚至對牠們有毒
別餵食人類的食物。貓咪、狗狗的腸胃道和人類的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不能餵食人類的食物,錯誤的餵養恐會傷害寵物的健康,甚至害死牠們。
- 避免給貓咪、狗狗食物有巧克力、海鮮、蒜頭、檸檬等,因為這會引發腹瀉、甚至死亡。而許多蔬菜、水果都含有生物鹼,可能導致牠們死亡。
- 避免蔥、蒜、洋蔥、韭菜,這些食物中的二硫化物會導致血液無法凝固,可能引發溶血性貧血。
- 避免餵食多油或多鹽的食物。經過烹調後的食物對牠們而言都太油、太鹹了,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而且貓狗的身體比人類小,這些油脂、鹽分的攝取量對牠們而言都超量,比人類更容易出現高血脂、高血壓的症狀。觀看野生動物節目就知道,牠們是吃生肉的。
根據統計,民眾帶寵物到動物醫院就診,有7成的原因是飲食不良所引起的腸胃疾病,而這些都與飼主習慣給寵物餵食人類吃的食物有關。如果真的疼愛你家的毛小孩,就不要給牠們吃人類的食物,要給牠們適合的食物,例如,飼料。這些飼料都是專為牠們所設計的食物,給牠們適合的飲食,將會為毛小孩帶來許多健康益處、也避免沒有必要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