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自己的防曬產品要怎麼選才好?嘗試錯誤囉!就像談戀愛,總會挑到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選錯了?重新來過吧!記住一句話,久病成良醫。
關於防曬,只要是想要好好照顧皮膚的美眉應該都不陌生,尤其在台灣,別說夏天經常紫外線爆量,冬天也沒少到哪裡。至於防曬的科學理論,醫生、專家們落落長又艱深的說明,讀者也經常是有看沒有懂。
防曬確實有學問,但是也不需要把它看成像乳溝般深奧,科學的事情,就交給科學家處理,讀者只要大概了解這些是什麼就可以了。因此,關於防曬的理論,今天就用一張表格說明,讓大家一目了然。如果還是不懂,那也沒關係,套用一位醫生講過的話:小老百姓不必知道那麼多,會用就好。
3分鐘搞懂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
從學理層面看這兩種防曬分成各有其優缺點,為了截長補短,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防曬產品多屬於同時含有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混合型防曬」配方,希望可以在完成高效防曬的同時,又兼具清爽不黏膩、降低敏感機率的特性。
SPF、PA、PPD等防曬係數代表的意義
這一段比較艱澀一點,先講一個概念:數字愈大、「+」愈多、「★」愈多,表示「防護力」愈強,但是先把醜話說在前面,數大不一定美。
目前市面上所看見的防曬係數「SPF」、「PA」、「PPD」、「Boots Star Rating」,是指這個產品配方整體所展現出來的防曬效果,並不是只單獨成分。假設A與B同樣都含有物理與化學防曬成分,但是各成分濃度、比例不同,於是造就不同的防曬值。那麼,這些又代表什麼?
前面所講的數字、「+」、「★」愈多功能愈強,但這些都是純理論,實際上使用可能會打折扣。如果有人以為有了一瓶SPF 50++++產品就是「神功護體」,可以告訴你,世界上沒有這麼好康的事,假如你隨便搽、搽的不夠、沒有補搽,也很快就會破功。
另外,話說「數大不一定美」,並不是高防曬指標就一定好,防曬係數愈高,意味著防曬成分也愈多,有些成分可能會導致毛孔阻塞、有些會造成皮膚過敏,因此在購買防曬產品前,要先評估自己的皮膚狀況、什麼情況下使用等因素再決定。
市售防曬產品種類那麼多,哪種適合我?
講了這麼多,到底該怎麼挑防曬產品?
各位施主,這個問題,大部分的狀況還是要問自己的皮膚喜不喜歡、滿不滿意!
聽過選保養品「像在選男人」、「像談戀愛」嗎?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要先了解防曬成分的差異、防曬效果、自己的需求以及使用後的感覺,然後再加上一點「實驗精神」(投資這點時間絕對值得),不去試試看怎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自己(這段話好像有點限制級)?不用擔心,總會挑到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適合你的產品你會每天都想使用它。
任何配方都沒有好壞可言,所有的數字、「+」、「★」,只能給大家參考,最重要的是,如果使用後出現過敏、不舒服等現象,只有一句話:直接換掉。就像男人,下一個會更好(誤)。不過如果皮膚特別敏感或患有皮膚疾病的人,在使用前建議先諮詢醫生!
參考資料:
- The Best Sunscreens With High UVA Protection: Scientific Sunscreen Guide Part III.
-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PA rating on sunscreen?
- 6 Steps for Choosing a Clean and Safe Sunscreen
- Choose the Right Sunscreen
- How to choose the best sunscreen, according to these dermatologists
- Sunscreen: How to Select, Apply, and Use It Corre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