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底開始,全球人類都在面對來勢洶洶、一波接著一波的新冠病毒COVID-19。雖然疫苗在2021年陸續發展出來,包括AZ、BNT、莫德納、嬌生、…等。但是在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接種之前,不能掉以輕心,尤其病毒變異好快,短短一年,已經出現了好幾個變種,從原始出現的武漢到英國變種,直到現在的南非、巴西、印度與越南變種。
台灣疫情在2021年5月爆發,使全島人民的工作、生活陷入了不確定性,民眾好擔心好害怕。每個人都期待這波疫情趕快過去,但在正式揮別疫情之前,我們得先照顧自己與家人,在黎明來臨前,照顧身體的同時也要顧到心理健康。
關於疫情大流行的新聞、假新聞從不間斷,尤其是政治人物、電視名嘴的口水戰,讓人感到病毒雖然殘酷無情,但人性更令人絕望,有形的、無形的都給人們心理健康帶來傷害。如果你已經被負面情緒壓得喘不過氣來,那麼,你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讓已經亂了套的步調重新回到常軌。
三級警戒下的生活,你可以這樣做
根據美國CDC調查,26.3%的人有與疫情相關的創傷和壓力。疫情下的你身體很健康,但心理健康嗎?
限制新聞數量,留意閲讀內容
閲讀眾多有關新冠疫情新聞導致許多人產生焦慮。
疫情期間,很多人試圖藉由吸收大量訊息,掌控生活中的不確定,例如,鎖定疫情新聞。研究顯示,看太多與疫情相關的資訊,會讓人愈來愈焦慮,過多或重複性資訊,只會更心煩意亂。事實上,知道再多跟疫情有關的新聞,也無法讓病毒自動消失於無形。那麼,可以怎麼做呢?
- 給自己一段固定時間接收新資訊,例如,每天只花60~90分鐘看新聞,時間一過,就關掉電視,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做平常沒時間做的事情。
- 如果對LINE群組內的信息不堪負荷,請將其靜音或者隱藏臉書的相關貼文,不要閱讀。
- 疫情期間,有大量的錯誤信息到處傳播,要堅持從中央疫情流行中心或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網站等獲取可信賴的訊息。
目前還健康的我們,可以做很多事
- 保持社交距離不代表零社交,可以透過視訊與親友持續互動。
- 不能去健身房,就在家運動或者到附近散步,維持免疫力。
- 維持充足睡眠、正常飲食,支撐可以打敗病毒的優異免疫力。
- 打掃家裡或清洗衣物,趁疫情期間,打造一個舒適的居家環境。
- 為生活找樂趣,可以學做飯,或許等疫情結束,廚藝都變好了。
- 給自己娛樂的時間,可以學習新知、追劇、看探索頻道、閱讀等都很美好。
- 不要太緊張,不要過度懷疑自己是否生病了。
- 有家人陪伴,更要更開心度過每一天。
告訴自己,一切終將結束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打疫苗,一切遲早都會結束。
全球大流行期間,焦慮和壓力是可以預期的,但是,還是得冷靜下來才能有好品質的生活。
- 不要放棄希望
不需要擔心會我們一再封城,保持社交距離,只要大家配合得宜,還有,就是疫苗,只要施打普及,疫情便能控制。
- 假新聞、負面情緒快快散去
對他人的負面情緒,不必跟著起舞。
對自己喊話,加油!疫情總會過去的。
- 可以再樂觀一點
既要遵守社交安全距離、避免群聚,更要減少外出。
但是,想一想,比起其它疫情更嚴峻的國家,我們還是可以出門購買生活必需品,可以外出運動、散步。當然,我們可以因為疫情感到生氣或難過,但我們也應該因為能夠外出購物、飽餐一頓而開心。
再想一想,大家都很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但值得慶幸的是,就算真的生病了,也可以被醫治,守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都很努力在照顧我們的健康。
未來疫情會如何發展我們很難掌控,況且這條防疫之路還沒有結束,但日常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事可以操之在我,雖然不知道前方還會有什麼壓力等著我們,但只要我們累積面對困難的韌性,終能迎來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延伸閱讀:
-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Parent, Child, and Family Functioning
- The Effect of COVID-19 o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ustralian Adults
- Exercise behaviors and mood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xperiences and standpoints from Taiwan
- Mood and emotional reactivity of adolesc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and 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socioeconomic stressors
- Increased mood disorder symptoms, perceived stress, and alcohol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 COVID-19 pandemic lockdown linked to impaired mood homeost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