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瀉是人體的保護機制,該怎麼吃比較妥當?

上吐下瀉只是症狀,例如,當吃到遭到致病菌污染的食物(食物中毒)、刺激性食物、藥物、甚至情緒壓力等原因都可能讓我們成為受害者。

先不談精神層面的,物質層面可能引發腸胃炎、上吐下瀉的,可能是毒素、也可能是細菌、病毒,例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等;或者病毒,例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或腺病毒等等。

嘔吐

上吐下瀉當然不舒服,當下肯定吃不下東西,但過了一段時間後,肚子還是會餓,要吃什麼呢?怎麼吃呢?

 

 

上吐下瀉不論是什麼引起的,其實是身體的保護機制

一旦這些壞東西引起腸胃發炎,除了上吐下瀉,還可能伴隨噁心、下腹疼痛、頭痛、發燒或發冷等症狀。不過,細菌、病毒聽起來很可怕,但好消息是,大多數人即使沒有接受治療也能自行痊癒。

腸胃炎症狀

嘔吐是一種反射,是由中樞神經(腦幹)所控制,消化道的任何問題都可能會刺激腸胃的感覺接受器,中樞神經在接收到腸胃送來的刺激訊息之後,便會產生嘔吐訊號,同時將訊號傳遞到腸胃道產生嘔吐反射。例如,吃進有毒物質、甚至化療時,這些化學物質都有可能會刺激神經接受器,產生嘔吐反應。細菌、病毒所產生的毒素也是相同的道理。

 

非要嘔吐反射不可嗎?答案是,YES,而且是必須的嘔吐能幫助排出腸胃裡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吐出之後,也能進一步阻止有害物質進一步侵害身體。腹瀉也是同樣道理

這也是腸胃科醫師呼籲大家不要隨便使用緩吐劑、止瀉劑的原因。因為如果在未查明原因之前就任意使用這些緩解藥物,反而可能把毒素、病原體滯留腸胃道裡。因此,發生嘔吐腹瀉時,請別急著用藥,若因為無法緩解而去看醫師,等醫師評估之後若有需要,再使用也不遲。

不過,真的不必太過擔心,身體有它自然修復的機制,如果嘔吐腹瀉只是偶然、暫時性,也沒有伴隨發燒、肚子脹痛等其它症狀,其實不用特別看醫生。但如果出現以下緊急狀況(或自己認為嚴重症狀),請務必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 6 ~8小時沒有排尿液
  • 持續高燒
  • 無法忍受的腹痛
  • 持續嘔吐、嘔吐物有膽汁或血塊
  • 有吐血或血便
  • 數小時內無法進食、喝水
  • 頭暈、頭重腳輕或意識不清

 

 

上吐下瀉之後,可以這樣吃

常常可以在媒體上常看到,腸胃炎期間,患者可以選擇香蕉(Banana)、米飯(Rice)、蘋果(Apple)與吐司(Toast)這四種食物所建立的BRAT飲食,用來避免症狀惡化。

不過,許多腸胃科醫師建議,基本上只要避開辛辣重口味、高糖、高油的食物,大部分的食物是可以依據自己的狀況食用

 

有關腸胃炎的飲食建議,整理如下:

  • 適當補水上吐下瀉會帶走身體大量水分與電解質(鈉、鉀、鈣、鎂、磷等),因此記得要同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電解質水,藥局有售。若要使用運動飲料,記得用開水以1:1調配,另外,大部分運動飲料都含糖分,恐會刺激胃部導致不適。
※如果尿尿次數太少、尿液顏色太深,或是出現暈眩、頭昏眼花的症狀,可能是身體脫水徵兆,趕緊去看醫生。

 

  • 高含糖量的食物與飲料可能會加劇嘔吐腹瀉,暫時別吃
  • 過度調味、香麻辛辣的食物也要避開,選擇清淡、低油、低渣(纖維會刺激腸胃)、好消化的食物,減少刺激腸胃道。
  • 少量多餐,不要馬上給胃太大的負擔,而且也比較不會引起嘔吐反應。
  • 乳製品不好消化又容易脹氣,腹瀉時先暫時別食用乳製品

 

在此提醒讀者,若已經到了吃什麼都吐、吃什麼都拉,即使喝水也不舒服,建議要去看醫師。

 

 

參考資料:

  1. Diarrhoea and vomiting
  2. Nausea & Vomiting: Treatment & Care – Cleveland Clinic
  3. Diarrhea and Vomiting | University Health Service
  4.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5. Nausea, Vomiting & Diarrhea | Midwest Express Clinic
  6. What Causes Concurring Diarrhea and Vomiting, and How to Treat It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