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多了解的COVID-19新冠肺炎各種疫苗!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今已一年半,從2020年初,全球科學家和時間賽跑,紛紛研發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很幸運地,疫苗也在2021年逐一問世。

台灣疫情在5月份逐漸升高,向外國採購的疫苗也將陸續送達。疫苗在3月份

開打至今,除了數量嚴重不足,接種率也僅約1%,民眾擔心害怕而導致接種意願低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疫苗的副作用』。

 

疫苗也是藥物,既然是藥物就會有副作用,但只要副作用極低、保護力強大,就值得使用。沒有一場戰爭是靠防守贏的,要戰勝新冠肺炎,打疫苗已成了終極手段。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讓讀者多了解疫苗的製作,希望可以卸下心防,每個人都只要有機會就去打疫苗,除了保護自己與家人,也為這場戰役盡一份心力!

疫苗

 

 

疫苗的原理

小時候的我們絕大部分都打過疫苗,有些疫苗可以保護我們一至數年,有些疫苗卻可以保護我們一輩子(終身免疫),主要在於免疫細胞有記憶。但在討論新冠肺炎疫苗的製作之前,先來認識免疫系統是如何幫我們抵抗外來的細菌或病毒,因為疫苗是根據這些原理製造出來的

 

當人體遭受細菌、病毒等感染時,這些病原體會攻擊身體細胞並開始複製、繁殖。而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會運用各種手段對抗感染。免疫系統的免疫反應簡化如下:

保護人體對付外來病原體的白血球主要包含巨噬細胞(macrophages)、B淋巴球(B-lymphocytes)與T淋巴球(T-lymphocytes)

  • 巨噬細胞首先出擊,吞噬入侵的病原體,留下入侵病原體的部分結構;
  • 巨噬細胞通知B、T淋巴球與其它免疫細胞此次入侵的病原體結構(長相)
  • B淋巴球記住了,並藉此生產專門對付這隻病原體的專屬抗體(專屬飛彈)
  • T淋巴球也會攻擊受到這隻病原體感染的細胞,T淋巴球是近身肉搏戰

 

疫苗的製作原理就是利用淋巴球的記憶特性所製造出來。疫苗的基本設計就是將病原體(細菌或病毒)製作成無害的形式(風險低)打入人體,但是仍保留病原體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給免疫系統留下『有記憶的』免疫細胞

 

可以這麼說,施打疫苗等同先假裝身體被病原體感染(第一次,類似演習),B淋巴球有了記憶,當身體被同樣的病原體再次感染時(第二次,真正感染),B淋巴球就能快速產生相同的抗體對抗這隻病原體,進而保護人體。

這個免疫反應還有增強的效果,有些疫苗需要施打兩劑,保護力比只打一劑效果更好。如果施打兩劑(或以上)疫苗,當真正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時,就等同是『第三次』感染,免疫系統的反應會更強大。

但疫苗不是今天打,明天就有保護力。施打疫苗通常需幾周的時間才能產生『有記憶』的T、B淋巴球以及能夠產生抗體的B淋巴球,如果施打疫苗後短期內受到感染,仍可能因免疫系統尚未提供保護力而生病。

 

 

疫苗的種類

施打疫苗可誘發人體產生抗體,但抗原的選用,卻有有非常多的選擇,又可分為傳統疫苗與新式疫苗:

傳統疫苗:

  • 全病毒疫苗—培養整隻病毒來製造疫苗

A、把病毒殺死的死毒疫苗(失去活性、死亡的病毒)

例如,百日咳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B、弱化病毒活性的減毒疫苗

例如,卡介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

 

  • 類毒素疫苗

加熱處理使細菌毒素失去活性,再製成疫苗。

例如,白喉、破傷風疫苗。

 

  • 次單位疫苗

以不完整的病原體(病原體的屍塊)製成的疫苗。

例如,DTaP混合疫苗百日咳。

 

  • 其它,結合型疫苗

結合包覆病原體的多醣體夾膜

例如,流感噬血桿菌疫苗。

 

 

新式疫苗

過去疫苗接種的原理,是讓體內淋巴細胞先接觸殺死或弱的病原體(或次單位、毒素),將病原體的抗原記住,形成記憶型淋巴細胞,以便真正的病原體入侵之後快速反擊。

 

『新式疫苗』也很類似,但有點不太一樣了。目前部分已經開發用來對抗新冠肺炎的核糖核酸疫苗(RNA)、病毒載體疫苗都是最新製造技術、全球首次上市的疫苗!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這些新式疫苗。

 

 

各類型的 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

疫苗表格

 

由上圖可見,目前主要有4種不同種類的新冠肺炎疫苗,製造技術各有不同:

  • mRNA疫苗:疫苗莫德納(Moderna)、輝瑞/BNT疫苗

把可以製造新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的mRNA片段送到人體細胞,人體會製造棘狀蛋白,此棘狀蛋白會引發人體的免疫反應,讓免疫系統記憶此蛋白產生免疫力。

 

  • 病毒載體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Z)、嬌生(J&J)

把一段製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的DNA放入無毒性的腺病毒裡,最後遞送到人體細胞,人體再將之轉換成RNA,再製造棘狀蛋白,以誘發免疫反應。

 

  • 蛋白質次單位疫苗:高端、聯亞、國光、賽諾菲、諾瓦瓦克斯

利用『基因重組技術製』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將其做成疫苗打入人體,讓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建立免疫保護。

 

  • 全病毒疫苗:中國科興

用傳統方式製作疫苗。採用失去活性死毒疫苗及降低病毒活性後,讓減毒疫苗刺激人體免疫系統。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再重複一次,疫苗也是藥,既然是藥就可能有副作用

 

打疫苗後,人體會產生免疫反應,因此可能會有一些局部注射部位或全身的發炎反應。根據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不論是阿斯特捷利康(AZ)、輝瑞/BNT、莫德納(Moderna),3種疫苗都會有相關副作用,不過,多數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等,多屬輕微症狀,僅需適當的休息即可自行復原。

而嚴重的疫苗過敏性休克發生率,在美國的統計大約是每一百萬個中有11個,這些民眾多數都有過敏史。

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專家諮詢小組建議,過去對疫苗或者藥物有嚴重過敏反應者暫緩接種新冠疫苗。而民眾接受疫苗注射後,應在現場觀察至少30分鐘,待無不適再離開。

另外,也有傳出打AZ疫苗發生血栓的副作用,但出現機率極低,此副作用有人種的差異,歐美人士發生血栓機率比較高,依照目前的統計,約十萬分之一,而已經打了兩百萬劑的韓國,並沒有血栓案例的出現。

 

 

新冠疫苗的效果

莫德納(Moderna)與輝瑞/BNT疫苗在第3期臨床試驗有高達95%以上的保護力。

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在第3期臨床試驗保護力約為70%,雖然不如兩家mRNA疫苗,但英國衛生單位在施打後發現,它還能減少80歲以上長者的住院率達80%。

由此看來,幾家疫苗大廠的臨床效果都非常顯著。

 

 

防疫就像是人類與病毒的一場終極競賽,賽場上有致力於研發的科學家、有致力照顧病患的醫療人員、也有努力傳播正確資訊的媒體,而身為在這個賽場上的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小心謹慎地做好防疫工作,戴口罩、勤洗手。

 

祝大家平安健康!

 

 

參考資料:

  1. Different COVID-19 Vaccines
  2. COVID-19 vaccines
  3. Pick your Potion, An Overview of the COVID Vaccines
  4. Understanding mRNA COVID-19 Vaccines | CDC
  5. How the Oxford-AstraZeneca Vaccine Works
  6. COVID-19 vaccines | Vaccine Knowledge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