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死人」是金ㄟ!中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夏天到了,這個季節常有新聞報導有人因為太熱而「中暑、熱衰竭」。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臺灣每年 7~8月是民眾發生中暑等「熱死人」(熱傷害)的高峰期。

會「中暑」(heat stroke),單純只是因為天氣太熱嗎?一部分是,主要原因是氣溫高或濕度高,體內的熱很難排到體外而悶在體內。中暑是高溫時「熱悶在體內」所產生的最嚴重症狀。即使溫度不高但空氣中濕度較高,也有人因為運動而「中暑」(運動型中暑:常發生在勞工、軍人、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這是因為汗水無發蒸發,無法持續帶走身體的熱氣所造成的。

 

 

中暑有致命的疑慮

「熱傷害」,意思是「體內著熱」(類似「著火」,只是溫度沒那麼高),體內因為「熱」排不出去所產生的各種症狀。

在高溫的環境下,身體主要藉由排汗散熱來調節體溫(外在溫度超過 35℃ 時會利用排汗散熱,佔排熱方式的 90%),若無法即時把身體的熱排出體外,就容易出現「熱傷害」,依不同症狀可分為:

  • 熱暈厥:過度流汗後虛脫、口渴;微血管擴張皮膚發紅、頭暈、眼花、暈倒。在補充水分、休息後即無大礙。
  • 熱痙攣:大量出汗,體內鹽分流失導致肢體肌肉抽搐。予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並按摩抽筋的肌肉即可緩解。
  • 熱衰竭:大量出汗、疲倦、全身無力、頭暈、皮膚濕冷、臉色蒼白等。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變成熱中暑。
  • 熱中暑:無法正常排汗或少汗、皮膚發燙乾燥、尿液少顏色深,意識不清、核心體溫超過 40°C,數小時內即可能致死,死亡機率約為 30% – 80%。

不流汗的熱中暑是最危險的。若出現熱衰竭、熱中暑現象應儘速就醫

 

延伸閱讀:不易流汗,中暑機會高!

 

中暑示意圖

 

 

中暑的是因為熱導致細胞壞死、破裂

很多讀者應該聽過「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這很容易發生在過度訓練的運動員、軍人身上。簡單地說,就是因為運動過量,體內產生的熱無法排出而發生了「橫紋肌溶解症」:

  • 肌纖維膜發生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破裂→釋出大量鉀離子→高血鉀症,引發心律不整
  • 細胞破裂釋出的肌球蛋白、大量尿酸,會造成腎毒性,會損害腎機能,有 1/3 的機率會導致「急性腎衰竭」。酷熱的天氣也是橫紋肌溶解症的好發季節。

上面的說法對讀者而言可能有一點難度,不過請想像一下你正在煮肉,高溫讓肉質緊縮、細胞內的「湯汁流出」,煮熟了就無法恢復原狀。體內高溫(40℃以上)就可能導致神經組織、蛋白質、酵素失去功能,細胞壞死釋放出各種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導致各種併發症,中暑的併發症之一就是「橫紋肌溶解症」,其它嚴重併發症還包含,腦水腫、腦出血、脊椎神經障礙(下半身癱瘓)、急性肝衰竭、呼吸衰竭、心臟衰竭、腸胃道出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症(DIC)、敗血症、甚至死亡。

 

 

容易出現熱衰竭、中暑的族群

醫學上將熱中暑分成兩種類型:

  • 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指缺乏對環境溫度、濕度改變的適應力,多發生在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
  • 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多為需要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例如,軍人、勞工、農夫與運動員。

中暑高危險群

 

 

預防中暑的好方法 — 養成經常流汗的習慣

既然我們的身體主要藉由流汗散熱來調節體溫,多喝水固然重要,但只喝水、不流汗也達不到排熱的效果,因此,只要能確保流汗,就能避免核心體溫在高溫的環境下上升。

檢查自己是否經常「熱到流汗」?流汗代表交感神經正常運作。

如果你是容易流汗的人,那麼恭喜你,夏季時你只要別穿會讓身體悶熱、不吸汗的衣服,讓熱氣自然流通,就不會有大問題。

如果你很少流汗,那麼建議你訓練自己流汗的能力,以喚醒交感神經原本的運作,因為人體的功能有「用進廢退」的傾向,例如,臥病在床的人,很容易肌肉萎縮;而多做肌肉訓練,肌肉自然發達。你可以:

  • 適當運動,適當的意思是,運動強度與時間可以讓自己流汗。
  • 多讓自己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工作,適度流汗。
  • 泡熱水澡(水溫約 38~40℃)、洗三溫暖直到臉上出汗。

你不需要多花很多的錢,就能透過流汗為身體帶來好處,甚至預防中暑。就從現在開始,讓自己盡情揮灑汗水吧!

 

 

參考資料:

  1. Heat Stroke – an overview | ScienceDirect Topics
  2. Heat stroke
  3. Heat Stroke: Symptoms and Treatment
  4. Heatstroke –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5. Heat exhaustion and heatstroke
  6.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heatstroke and novel therapies
  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熱傷害的種類,有什麼症狀?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