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血壓高低常常不自覺,也不在意,認為高血壓是不痛不癢的問題,不過就是血壓高一點嘛,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往往在於患者不知情的狀態下,因血壓飆高而發生意外。尤其是在春、秋兩季,氣溫高高低低,也讓血壓高高低低,這段期間猝死案件頻傳,更令人憂心。
話說回來,人的血壓隨時都在變化,時時都處於波動狀態,年輕、健康的人感受或許不明顯,老人家可就不同,因為血管隨年紀增加,彈性變差,若再加上動脈粥狀硬化,更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嚴重一點發生血栓,造成阻塞,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
這些原因會讓血壓忽高忽低
天候變化、生理狀況、喜怒哀樂都會影響血壓高低。一般的高血壓大部份都沒有症狀,但少數人會頭暈、頸部僵硬,嚴重一點可能會視力模糊,這個時候應該要立刻就醫。
引發高血壓的原因非常複雜,內在因素不易察覺,但外在因素卻有跡可循。正常來說,有下列6大因素會直接影響血壓:
- 天候冷熱變化:
- 血壓隨天氣的冷熱變化而波動,高血壓患者的波動尤其大。
- 寒冷地區的高血壓患病率明顯高於溫熱地區。
- 晝夜節律(指白天活動、晚上睡眠):
- 睡眠時血壓下降,活動時血壓上升。
- 白天血壓在較高水平,晚8時起血壓逐漸下降,至凌晨2~3時降至最低。
- 開始日常活動的最初幾小時內,血壓達到、或接近最高峰。
- 精神狀態、體能活動:
- 運動、生氣、激動、做夢、大便等活動,血壓都會升高。
- 正常血壓或高血壓患者在受到刺激後,血壓都會上升,高血壓者更明顯。
- 焦慮憂鬱,尤其焦慮急性發作(驚恐)時,血壓急劇上升。
- 用腦力的工作者高血壓發病率高於體力勞動者。
- 工作繁忙而緊張的人群高血壓發病率高於相對工作節奏緩慢的人群。
- 生活習性:
- 吸煙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原因。
- 飲酒會加重高血壓。
- 鹽分攝取過量也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主因是鈉。
- 脂肪同樣對血壓有影響,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愈容易引發高血壓。
- 超重或肥胖將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 在城市,高血壓的發病率高於鄉村。
- 藥物:
糖皮質激素、口服避孕藥、麻黃素等會讓血壓升高。
- 其它:
- 站立時血壓高於仰臥,因為血壓必須略微上升才能保證站立時頭部血液供應充足。
- 飯後血壓通常也上升,因為消化器官要工作,四肢血管收縮以確保消化道血液供應。
血壓忽高忽低對身體危害大
高血壓長期控制不良,全身血管與器官都有病變風險,隨之而來的疾病有腦中風、心肌梗塞症、視網膜病變、腎臟衰竭等。
對於高血壓,大部分的目光焦點都集中在冠心病、腦中風上,但事實上,長期血壓高低起伏不定,對腎臟功能影響非常大。
腎臟的腎絲球是非常細緻、敏感的,腎絲球基本上就是一團微血管,絕對比一般的小動脈更纖弱。腎絲球背負過濾血液的功能,忽高忽底的壓力差容易讓腎絲球質遭受機械性的傷害,傷害後的腎絲球血硬化,導致腎臟過濾淨化血液的功能變差。
由於部分腎絲球受損,腎臟會自動增加本身的血液流量,用來補償已經損失的腎功能,造成剩餘健康的腎絲球血流量增加,這會造成惡性循環,對腎臟的傷害更大。
所以平時要注意高血壓,現在又多了一個理由:保護腎臟。
如何預防保健
預防高血壓、保護身體各器官組織的功能,除了飲食要採取低鈉飲食之外,還需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同時定期量血壓。
- 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體重又過重,血壓就容易升高。研究顯示,減重具有降低血壓的效果,體重過重的高血壓患者,若能減輕體重,血壓控制會更理想。
- 得舒飲食法(DASH diet)
是一種強調蔬菜水果、堅果與乳製品的均衡飲食,同時減少高糖份食物、飲料與紅肉的攝取。即,多吃蔬果、高鈣與低脂食物,增加乳製品與堅果類飲食達到降血壓、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
- 適度運動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經常進行有氧運動,可降血壓10mmHg,相當於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效果。
- 控制飲酒
酒喝太多血壓容易升高,也會減少抗血壓藥物的療效,尤其有高血壓的人最好不要喝酒。
- 多喝水
如果血液的水分太少,血液變濃稠,血壓也會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