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新冠肺炎,流感肆虐中!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對全世界造成的疫情,讓各國都緊繃神經以對。事實上,除了新冠肺炎,流感威力卻也不容小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描述:「每年冬天,數千萬人感染流感,雖然多數人只會生病一星期而無法工作,但老年人則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對於流感的發生以及流感疫苗的注射,民眾有許多的疑慮:不就是「流行性」感冒,有這麼嚴重嗎?我該打疫苗嗎?…

流感疫苗

 

針對民眾可能有的疑問,我們以「Q & A」的方式一一為大家釋疑。

Q1:為何流感總是『大約在冬季』?

A

在臺灣,流感開始流行的季節大概是在每年入秋之後,從當年 11 月至隔年 2 月是高峰期,隔年 3 月才逐漸下降。可以這麼說,流感在冬天達到高峰

流感為什麼總是冬季爆發而不是像感冒一樣全年都有?對科學家而言,這也是未解之謎。科學家總是心存疑問而提出許多「假說」,而假說需要經過「證明」才能成為「事實」。到目前為止,假說仍然在假說階段。

一個可能的假說是,人們冬天待在室內的時間比較長,互相接觸的機會也比較多,這會增加人與人之間傳染的機會;另外,冬季時,北半球在冬季有比較多的慶祝(感恩節、聖誕節),有很多的聚集活動(購物、家人聚會),更有利於流感傳播。

另一個可能的假說是,冬天氣溫較低,空氣較乾燥,這會使呼吸道黏膜水分減少,使呼吸道無法有效排除病毒顆粒,病毒附著在黏膜的時間變長,更容易發病。另外,病毒在低溫的表面也能存活較久,乾冷的環境(小於 5°C)讓呼吸時呼出「水霧」,更利於病毒傳染。冬季較低的「相對濕度」有可能是流感傳播的主因。

 

Q2:流感和普通感冒哪裡不同?—兩者差很大

A

兩者並不相同。普通感冒的致病源頭是數百種不同的病毒;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引起的症狀、輕重也不盡相同。

流感和一般感冒之比較

 

Q3:我很健康,需要打流感疫苗嗎?

A

流感是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傳播迅速且難以控制,從感染個體到具有傳染力、並傳染給下一個人僅需 2 天。個體在出現症狀前就具有傳染力,因此在生病後才將他們隔離,在公共衛生防治上效果不好。因此,國家建議民眾施打疫苗。

民眾可能認為自己身強體壯,不會得流感,並不需要打流感疫苗。這也沒錯。但是流感是一種非常容易傳播的疾病,疾病管制署會建議民眾打流感疫苗的原因有 2 個:

  • 個體免疫

打疫苗可以提供個體保護力,避免讓自己得流感,尤其是免疫較差的孩童、長者或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更為重要。

  • 群體免疫

當患者 A 打噴嚏,病毒就會向四周的人群(C、D、E、F、G)傳播。如果 C、D、E、F、G 全都沒有接種流感疫苗,這 5 個人都有機會得流感,也有機會繼續向其他人傳播流感(5 個人,5 條線)。

如果其中 C、D、E 三人有打流感疫苗,從 A 患者處得流感的機會便會減少,這三人繼續傳播流感機率也大大減少(3 人免疫,病毒只剩 2 條線傳播)。

 

意思是,當「接種率」提升,讓「群體免疫」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阻斷或減緩流感的傳播。不過,群體免疫需要時間累積,接種率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效益,這種效益是減緩疾病傳播,並不代表不會受到感染:傳播機率變小、傳播範圍變窄。

 

Q4:打流感疫苗有副作用? — 有的,但絕大部分都很輕微

A

有些民眾因為接收了片面、甚至不正確的的資訊,認為流感疫苗存在許多風險,因此抗拒疫苗的施打。

這麼說好了,如果你不做某一件事,有 3 分之一的機率可能身陷風險,做了之後還是有風險,但是機率降到 300 分之一。請問,你會不會去做?

事實上,不論哪種疫苗都有風險流感疫苗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肌肉疼痛、頭暈、發燒、噁心、倦怠,上述的不良反應大多數就是得了流感之後的反應,只是症狀很輕微,大多會在兩天內康復。

任何藥物都一樣,流感疫苗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副作用(極少發生),例如,立即型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情況(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頭昏、心跳加速等),不過,這些情況通常在接種過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就會出現。當嚴重副作用出現,要儘速就醫

 

Q5:誰需要打流感疫苗? — 每個人都可以打

A

流感可發生在所有的年齡層。但幼兒、長者及罹患慢性病病人一旦感染,發病後容易引起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其它嚴重之神經症狀等),甚至導致死亡。

因此,每年 10 月開始,衛生福利部提供學童、嬰幼兒、50 歲以上的成人、孕婦、具有慢性病史的病人、醫事與防疫人員公費流感疫苗

對健康的成人,疫苗能提供適當的保護力減少類流感症狀產生,研究也顯示疫苗能減少小於兩歲的孩童罹患流感的機率。因此也建議健康的成人,為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可自費接種疫苗。

 

Q6:為什麼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

A

流感病毒有 A~D 型,只有 A 型及 B 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季節性流感,包括 A 型的 H1N1 及 H3N2 兩種亞型,與 B 型流感病毒的 B/Victoria(維多利亞株)及 B/Yamagata(山形株)兩種品系。品系,意味著種類繁多,族繁不及備載,主要來自病毒的突變

由於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RNA病毒),病毒透過突變和基因重組,新的流感病毒至今仍不斷地在演化。流感是由許多病毒種類構成,有些可能會消失,也可能有新的種類出現,可以說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

疫苗的配方每劑都會依據特定的流感病毒株更改,但並不會涵蓋全球所有正在流行的病毒株

目前所使用的四價疫苗(2A2B)中,一定包含 A 型的 H1N1 及 H3N2 兩種亞型疫苗株;如果 B 型流感疫苗株也吻合(意思是猜對了),約能對 B 型產生 60~70% 的保護力;如果不吻合(猜錯了),疫苗仍然有 30~50% 的保護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或死亡的機率

流感疫苗組成的病毒株每年都可能有差異。即使病毒沒有發生變異,疫苗成分也相同,接種 6 個月後保護效果就可能下降,保護力通常不超過 1 年。因此建議接種當季流感疫苗。這是全球一致性的作法。

 

Q7:打了疫苗就不會得流感了嗎?

A

打了流感疫苗也可能會得流感少數人可能在保護力不足的情形下感染流感

根據文獻,流感疫苗的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 30~80% 的保護力。對健康的成人有 70~90% 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 50~60% 的嚴重性及併發症,並可減少 80% 的死亡率。

 

參考資料:

  1. WHO | Influenza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 Understanding Influenza Viruses
  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