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由腎臟製造,只要是尿液通過、集中、排出的地方都是尿路,因此只要是出現在腎臟、輸尿管、膀胱與尿道位置的結石,統稱『尿路結石』。
根據統計,大約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尿路結石。台灣地處亞熱帶,是尿路結石好發地區,夏天氣溫高、流汗多、尿量少,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5倍。
多數的尿路結石沒有明顯的症狀,偶爾腰痠背痛,但也有病患發作時,痛到臉色發白、噁心、冷汗直流、痛到在地上打滾,經送急診檢查,才知道是輸尿管結石引起。
在談結石前,先來看看尿液是怎麼來的。
腎臟製造尿液、結石是人體廢物的沉澱(結晶)
俗稱『腰子』的腎臟,左右兩個腎臟各約有100萬個腎元,腎元包括腎絲球、鮑氏囊和腎小管。
已經被吸收進入人體的有用物質、體內代謝的廢物,都會溶解在血液裡,血液經腎動脈進入腎臟(詳見下圖):
→腎小動脈血經過腎臟腎絲球(微血管網,像篩子)將部分血漿推擠到鮑氏囊內;
→血液中的血球與蛋白質都因分子太大無法濾過,直接通過微血管往靜脈走;
→身體需要的東西(胺基酸、葡萄糖、礦物質、水分等)由腎小管重新吸收;
→包含人體廢棄物(尿酸、尿素氮、肌酸酐等)集中到腎盂的,就是尿液;
→腎盂裡的尿液經由輸尿管輸送到膀胱儲存;
→當膀胱達到一定儲存量時再由尿道排出體外。
結石發生的位置
只要是收集、儲存防尿液的地方,因為廢棄物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沉積物比較容易產生結石(結晶),例如腎臟(腎盂)、膀胱;而管徑較細的通道如輸尿管、尿道結石,通常是腎臟、膀胱的石頭掉下堵塞所造成。
結石的大小與種類
根據化學成分的分析,尿路結石的成分有草酸鈣、磷酸鈣、碳酸鈣、尿酸等,尤以草酸鈣結石最常見,約佔80%。
- 草酸鈣結石:多因尿液中草酸或鈣濃度太高產生結晶所致。
- 磷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好發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
- 尿酸結石:多發生在『高尿酸血症』的人,約佔尿路結石10%。
- 感染性結石:磷酸胺鎂結石,容易出現在細菌感染的尿液中。約佔10%。
- 代謝異常結石:胱胺酸結石(cystine stone)、黃嘌呤結石(xanthine stone)
結石顆粒各種大小、形狀都可能發生,小如砂粒、大如鴿蛋。
尿路結石的症狀、原因
如果石頭小於0.5公分,有90%會隨尿液自行排出;有的結石雖大,卻沒有症狀;一旦尿路結石發作,疼痛、血尿是最典型的兩大症狀。
- 根據尿路結石的病者所描述,發作時的痛和生產時的疼痛不相上下。
疼痛發生的原因在於結石堵塞在腎臟與輸尿管交接處或卡在輸尿管,引發內臟神經刺激泌尿道肌肉痙攣、出現劇烈絞痛,疼痛有時會輻射到生殖器和大腿。
- 為什麼會有血尿?
是因為結石在管道(輸尿管、尿道)移動時常刮傷泌尿道,造成血尿。
尿路結石的高危險群
尿路結石大半以上都是從『腎結石』開始,結石的理論基礎多建立在『結晶』的理論上,也就是成分的『濃度問題』。換句話說:
- 腎臟會有自動調節體內水分的功能,若飲水量不足,尿液太過濃縮容易產生結石。
- 當覺得口渴時,是身體提醒自己該喝水。
- 夏天天氣炎熱,氣溫動輒35度,很容易揮汗如雨,應注意排尿量是否減少、過黃。如果沒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使得尿液中鈣離子、尿酸、磷酸、草酸等物質濃度過高體容易濃縮、沉澱,最後形成結石。
- 吃太多某類食物,例如,海鮮,啤酒等,身體代謝太多尿酸結晶,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排泄。
除了上面所談的飲食之外,以下這些人比較容易會有結石產生:
- 遺傳:若是家族中有結石病史,罹患機會增加3倍。
- 性別:男生比女生較容易產生結石。男生得結石風險大約女生的2~3倍。
- 年齡:主要發在30到50歲,很少在20歲以下。結石的形成需要時間。
- 職業:廚師、計程車駕駛上廁所不方便,刻意減少喝水。
- 體重:體重較重、不論男女都會比較高的機會產生結石。
- 疾病:慢性泌尿道感染、長期臥床、尿液滯留(例如攝護腺肥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先天性或外傷造成尿路結構異常、痛風(高尿酸血症)、服用過量制酸劑等,都容易罹患結石。
腎結石症狀可輕可重,重點在預防復發
有尿路結石,沒有症狀,需要治療嗎?沒有症狀的小石頭也會因時間而滾成大石頭。因此建議由泌尿科醫師就結石大小、位置、泌尿系統功能評估需不需要治療,有症狀更需積極治療,保護腎臟最重要。尿路結石的治療方式很多,從最不具侵入性的藥物治療到需要住院的大手術都有,醫師會依據結石大小、位置與症狀選擇適合的處理方式。
一般而言,結石的患者會一再復發,根據統計,治療後5年的復發率高達50%。要避免一再復發,必須針對結石的成因下手。
- 不論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尿路結石,多喝水、多排尿,將結晶體排出體外,是預防結石不可或缺的方法。
- 結石原料多來自於我們日常飲食,所以需要依據結石成分調整飲食內容。
- 草酸鈣結石:少吃或避免一次吃太多草酸含量食物,比如濃茶、扁豆、菠菜、蘆筍、蘿蔔等。
- 尿酸結石:和痛風一樣,需採低普林飲食,少吃動物內臟、少吃海鮮、香菇、紫菜、豆類、少喝啤酒等。必要時須服用降尿酸藥物。
- 磷酸鈣結石:少吃含磷高的酵母、香菇等食物。
- 磷酸銨鎂結石:多因泌尿道感染而來,需控制感染。
- 少鹽、少大魚大肉:少吃鹽,可以增加鈣質重吸收,尿液裡會減少鈣;太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酸與鈣質排泄,增加結石危險。
- 運動:適當運動可以幫助泌尿道蠕動,促進結石排泄,減少尿液結晶沈澱,預防結石的形成。
- 定期追蹤:早期發現結石早做適當處置。
參考資料:
- Kidney stones –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 Bladder stones
- Kidney Stones: Symptoms, Diagnosis & Treatment – Urology
- Urinary Tract Stones (Urolithiasis). Kidney Stones information
- Kidney Stones: Typ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Healthline
- All about bladder stones
- Bladder stones – Treatment – NHS
-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st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