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腔炎,可能導致不孕!

骨盆腔炎,即骨盆腔發炎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的是女性生殖系統 (包含陰道、子宮頸,子宮、輸卵管、卵巢)及其它相連組織,發生感染,導致發炎。是婦科常見的病症之一。

會發炎大都是『由下往上』傳染,由陰道、體外、外來細菌往上、往內逆行

→→子宮頸→→輸卵管→→卵巢→→進入骨盆腔,致使骨盆腔發炎,以性行為感染居多。既然是發炎,就會有紅、腫、熱、痛等現象。

下腹部不適

正常而言,陰道、子宮頸有正常菌落(乳酸菌),可讓陰道形成酸性環境,防止其它細菌感染。但如果陰道已經有感染(例如外傷、手術、吃了過多抗生素,可能影響正常細菌生長的均衡),而在性行為的過程中,會將原本在陰道(外來)細菌,推擠到深層,造成細菌亂竄,有一定的機率會往上蔓延到上述其它器官,讓感染範圍擴大

 

讀者或許認為發炎事小,然而如果發炎引起輸卵管沾黏,有可能會引發不孕

 

 

骨盆腔炎的症狀與可能的併發症 — 嚴重導致不孕

骨盆腔內有子宮、卵巢、輸卵管等生殖器官。正常情況下,陰道、子宮頸處的黏液屏障能阻擋有害細菌進入子宮。但當陰道發生細菌感染,化膿的分泌物破壞子宮頸黏液結構,細菌就能沿著子宮頸上行侵入子宮內膜,甚至繼續往上、內直達骨盆腔。常見致病細菌包括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或是多種細菌同時感染

 

一般所稱的骨盆腔感染都是急性感染。臨床上,急性骨盆腔發炎大部份會發生在月經期中或月經剛結束的時:

  • 在感染後數小時就會下腹悶痛、肚子有下墜感;
  • 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顏色異常、多有臭味;
  • 有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畏寒等;
  • 也可能小便疼痛或拉肚子等症狀;
  • 嚴重惡化可能導致腹膜炎,甚至併發敗血症。

若是嚴重發炎,導致輸卵管、卵巢出現『膿瘍』(膿瘡,蓄積的膿),導致輸卵管阻塞、對各生殖器官產生沾黏、對組織產生永久的傷害(疤痕),是造成女性不孕最大的原因

骨盆腔發炎疾病

雖然骨盆腔炎多半可以治癒,但要注意骨盆腔沾黏的後遺症。骨盆腔沾黏除了導致慢性下腹部疼痛,更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每次的骨盆腔炎都會使往後不孕的機會加倍。根據統計,如果發生三次骨盆腔炎,不孕的機率可高達40%

 

 

骨盆腔炎原因與高危險群

已切除子宮的人,因為其中一個管道已中斷,所以不會發生骨盆腔炎,而男性也沒有『骨盆腔發炎』的問題。骨盆腔炎是15~44歲女性最常到急診就醫的疾病之一。

 

骨盆腔炎主要是由下往上感染,可能的原因有:

  1. 性行爲導致骨盆腔發炎
  2. 人工流產會增加骨盆腔感染的機會。
  3. 侵入性檢查,例如,子宮內膜採樣、輸卵管攝影。
  4. 裝置子宮內避孕器,可能會導致骨盆腔發炎
  5. 鄰近器官感染的蔓延,例如,盲腸炎、腹膜炎。
  6. 陰道沖洗也會把細菌從陰道帶到深處。
  7. 水中活動,如游泳、泡溫泉、泡澡等。

 

哪些婦女是高危險群?

  1. 性工作者、感染過性病
  2. 性伴侶較多、性生活活躍
  3. 生理期衛生不良、月經期性行為

 

 

下腹疼痛也可能是其它疾病所引起

要確診骨盆腔炎並不容易,因為骨盆腔裡除了女性內生殖器官之外,還有膀胱、腸子等器官。因此,當出現下腹部疼痛、不適等症狀,要先排除泌尿道感染、闌尾炎、憩室炎、子宮外孕、卵巢或輸卵管腫瘤合併扭轉或破裂等疾病:

  • 排除子宮外孕,簡單的驗孕就能做到;
  • 超音波、腹腔鏡、電腦斷層檢查也能作為診斷的輔助依據;
  • 骨盆腔發炎以臨床『內診評估』為主要診斷方式
  • 內診時採樣做細菌培養,除了瞭解感染源,也作為選擇抗生素治療的參考。

如果已經排除上述因素,但患者有下腹部疼痛、陰道有分泌物的情形下,加上病人又屬於骨盆腔發炎好發的族群,醫師才會下『骨盆腔發炎』的診斷。

 

 

日常生活要如何預防

骨盆腔炎感染愈多次,造成不孕的機率愈高。除了預防感染,避免再次感染、避免再次復發非常重要。急性骨盆腔炎如果沒有治癒,會演變為慢性骨盆腔炎,只要免疫功能下降,就有可能會再度復發。

  • 單純細菌感染,當接受10~14天的抗生素治療就能改善。不過切勿擅自停藥,需要吃這麼多天就是要把細菌完全剷除
  • 治療期間要避免性行為,醫師會根據狀況請性伴侶一同接受治療。
  • 如果情況嚴重、特殊,就必須住院接受治療,例如,高燒不退、發現膿瘍等。

大約70%的患者在門診接受治療即可,而治療以抗生素藥物治療為主,一般急性骨盆腔炎症經過正確診斷及治療給藥後24~48小時,症狀便能有效改善。如果連續吃抗生素一個星期仍未見效,就需要安排其它檢查,確認是否有其他子宮、卵巢、輸卵管等結構性的問題。

 

預防感染,避免復發

  • 安全性行為:單一性伴侶,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免生理期性行為。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陰部清潔,不要做陰道灌洗。
  • 選擇透氣的底褲,少穿緊身褲。
  • 經期以外儘量不要使用護墊,避免悶熱。
  • 早期治療:如果有症狀,不要諱疾忌醫,應儘早接受治療,配合完整療程。

 

由於骨盆腔發炎確診不易,後遺症又難纏,因此當懷疑是骨盆腔發炎時,就應積極就醫,別自行服藥,愈早治療愈有效,以免沾黏形成,導致不孕、子宮外孕與慢性骨盆腔發炎。身體是自己的,有沒有異常,自己最清楚。除了及早治療,平時要維持良好的免疫力,飲食均衡、不要太累、太晚睡,都有助於預防骨盆腔發炎再度發生。

 

 

參考資料:

  1.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 – Symptoms & causes
  2.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 – CDC Fact Sheet
  3.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Risk Factors, Symptoms
  4.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 NHS
  5. What Is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6. What Is PID? Treatment, Diagnosis, Causes & Pictures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