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腸道的住戶 — 為什麼要吃益生菌!裡所談到,腸道有很多好菌(益生菌),也有很多壞菌,兩者之間會達到所謂的「恐怖平衡」:當益生菌多,壞菌就很安靜,當益生菌少,壞菌就會開始作怪!
益生菌就是對人體有好處的細菌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益生菌為「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量時,透過改善體內的菌叢平衡,可以為身體帶來健康等好處。例如,降低發生疾病的風險,或讓生理功能更優異。今天的重點在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特別是大腸癌。
在目前許多研究中,大腸癌發生,腸道菌似乎扮演著一定的角色,至於是什麼樣的角色,需再仔細推敲。想像在一個社區裡,如果大部分都住著好人,裡面即使住著幾個壞人,他們也很難到處作威作福。相反的,社區裡面住的大都是壞人,好人往往會被欺負得很慘。益生菌多可以牽制壞菌的生長,而壞菌可能是致癌的元凶之一。接著,我們來看看在大腸癌的研究裡,益生菌、壞菌可能扮演什麼角色。
益生菌降低大腸癌風險的可能機轉
讀者很關心,腸道益生菌有助減少大腸癌的風險?它們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將收集的到的資料歸類,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 益生菌減緩腸道發炎降低細胞病變
部分研究指出,當腸道充斥壞菌,腸黏膜的通透性增加,意思是細菌很容易進入腸黏膜裡面,刺激免疫造成發炎產生自由基,破壞(DNA)造成基因病變,導致癌發展。另外,發炎會促使腸道黏膜細胞增生,黏膜增生會增加瘜肉發展的風險。當好菌多的時候,這些狀況會降低很多。
- 益生菌提升免疫力
腸道是身體細菌含量最高的地方,腸道免疫系統每天要面對這麼多、不同種類的細菌已經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現代人經常三餐不定時、外食族攝取的蔬果太少(還記得嗎,好菌吃素、壞菌吃肉)、工作壓力大、失眠等因素,這些生活習慣都會讓腸道的菌叢改變,甚至失衡,讓腸道免疫工作雪上加霜。一旦腸道內的壞菌多、好菌少,除了出現腸胃不適的問題,也會讓人體最大免疫器官—腸道,因菌叢的改變導致免疫力降低,最後產生嚴重疾病,例如,大腸癌。腸道益生菌的增加,可以增加腸道免疫力。
- 益生菌排除腸道毒素
當腸內益生菌夠多,我們的消化、排便會很正常。當腸道可以很正常地把便便排乾淨,就不會累積毒素、壞菌也沒有太多機會產生毒素(致癌物質)。更重要的是,維持腸胃道的益生菌數量,長期下來就能降低大腸癌風險。
阿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的研究團隊發現,益生菌能夠干擾腸道內致癌物質的形成,減少正常細胞的損害就等同減少腸道腫瘤細胞的產生,進而發揮預防大腸癌的效果。
- 保持黏膜的完整減少基因受損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針對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 456)進行研究,當這個好菌在腸道的數量充足時,能減少腸黏膜細胞基因損傷,延遲癌症發生。
- 益生菌讓壞菌沒機會產生毒素
部分壞菌會產生毒素,導致大腸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同樣會造成黏膜發炎。當益生菌多、壞菌少的時候,壞菌產毒的機會就減少了。
- 益生菌可以幫忙解毒
身體需要硫以便合成一些必要胺基酸。但是硫的代謝物「硫化氫」會導致大腸黏膜增生、助長大腸直腸癌發展。當腸道好菌「降硫菌種」較多時可以解硫化氫的毒。如果壞菌增加或對硫化氫解毒能力下降,容易使大腸發炎,甚至癌變。
這些是目前已知益生菌對減緩大腸癌的可能方式。除此之外,目前有更多類似的研究正在進行,希望能幫助大家釐清腸道菌對大腸癌的影響力。對未來的實驗結果,我們會持續更新,敬請期待。
撇開大腸癌不談,腸道菌叢的平衡既然這麼重要,那麼該怎麼做?可以補充益生菌(優格、優酪乳也很棒)、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正常作息、多運動。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看似簡單,但是想徹底執行並不容易,為了身體健康,就盡力去做吧!
參考資料:
- Probiotics
- UCLA research suggests that gut bacteria could help prevent cancer
- Probiotics and Colon Cancer
- Probiotics may help to prevent and treat colon cancer
-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Colorectal Cancer Management
-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reducing the colorectal cancer
- Probiotic Bacteria: A Promising Tool in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