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年輕時候有近視眼,等老一點就不會有老花眼,是這樣嗎?
錯。老花眼就跟其它身體器官一樣,是因為眼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導致眼睛功能退化一樣,老花純粹是一種老化、退化的現象。老花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不論近視、遠視、散光,也可能會有老花眼。
各種視力模糊都是『聚焦』問題
眼睛看各種不同距離的物體時,焦距要準確落在視網膜上才能看得清楚(詳見下圖)。總而言之,不論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焦距的落點、是否集中才是能否看清楚的關鍵。
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有差別
如果光線準確落在視網膜上,便能形成清晰的影像,稱為「正視」(正常視力)。而其它不論光線(影像)落在前面、後面、焦距有沒有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影像便會模糊不清,統稱「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至於不同的稱謂與原因,詳見下面表格分析。
焦距要準確落在視網膜上才能看得清楚,這必須靠眼睛柔軟、有彈性的水晶體形狀的改變(拉長或變短)來調節焦距。視力正常或比較年輕的人水晶體柔軟有彈性,調節功能極佳,看遠看近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眼球因為不好的生活習慣而被拉長,就會近視。而隨著年齡增長,約在 40 歲以後,水晶體開始變硬、失去彈性、調節焦距的能力降低,造成近距離閱讀的困擾,稱之為老花,意思是『老眼昏花』,這是自然老化的過程。
由上面這張圖看各種視力模糊的『眼軸』就能發現:
- 視力正常的人(正視),水晶體等各種結構、調節能力都很正常,影像、焦距會準確落在視網膜上,所以無論看遠看近都很清楚(上圖上)。
- 近視的人『眼軸比較長』,所以影像、焦距落在視網膜前方(上圖中)。
- 遠視的人『眼軸比較短』,影像、焦距落在視網膜後方(上圖下)。
近視的人就是要近看才清楚(太遠看不清楚),遠視就是要遠的地方才看得清晰(太近看不清楚),散光則無論遠近都看不清楚,老花和遠視比較像,近距離都看不清楚。
得了近視、遠視、散光或老花,該怎麼辦?
最簡單的方式莫過於戴眼鏡(或隱形眼鏡)調整視力,順便還可以當個『知識文青』。除此之外還有手術治療,例如,雷射光角膜屈光手術或植入人工晶體。
不論要做哪種調整,建議諮詢眼科專業人員,而不是自己判斷而隨便買隻眼鏡戴,因為只有眼科專業人員才能針對屈光不正程度的深淺(度數)、有沒有合併其它眼疾或其它疾病等等,加以評估後而為民眾採取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例如,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分流入水晶體而造成醣化終端產物的堆積,造成水晶體混著,進一步變成白內障,這時候眼鏡大概解決不了問題,可能需要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