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是否曾經想過,為何世界上所有的蔬菜、水果,並不是每一種都能夠引進臺灣種植?嗯,這是因為臺灣的環境、氣候並不適合某些植物生長,即使勉強種活了,也不會長得好。每一種蔬菜、水果都有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包含陽光、溫度、濕度、土壤等等因素。
吃在地、當季的蔬果觀念也是如此,每種蔬果都有最適合的生長季節,當天時、地利配合得好,這個時候栽種,自然會長得特別好。
在臺灣秋冬水果大解密!美國法院認證,大果番茄是蔬菜!我們整理了吃『當季』水果的好處,今天就稍稍變化一下,談談吃『在地、當季』蔬菜有什麼好處,順便看看臺灣冬季有哪些美味的蔬菜可以選擇。
吃在地、當季蔬菜的好處
每種蔬果都有最適合的生長季節,在合適的節氣裡栽種,它們會長得頭好壯壯,抵抗力強,由於病蟲害也較少、不需要噴灑太多的農藥,且因為盛產,物美、價廉、新鮮、營養夠、好吃又較安全,可說好處多多多!
- 省錢:當季蔬菜因為供給量處於最豐盛的時期,價格會最便宜。
- 安全:種植在不屬於蔬菜生長期的環境中,難免需要多加農藥、化肥,另外,非在地的蔬果(尤其進口的)在運送的過程中需要添加保鮮劑、防腐劑以便保存,有很多化學物質不容易洗掉,吃多了會傷身。
- 美味:在地、當季的蔬果往往都是等到蔬果已經成熟才會採收,完全生長的蔬果品質好、口感佳,擁有最美好的滋味。
- 幫助農民生計:當季有什麼蔬果,大家努力吃,農民的辛苦就能得到回報。
- 環保:在地、當季盛產的蔬果是順應大自然氣候生長,不但縮短食物從產地送到餐桌過程中旅行的距離,更可節省下從其他國家運送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排放成本:食物從愈遠的地方運送過來,就需要消耗更多能源,製造更多的汙染。
臺灣秋冬當季的蔬菜
讀者大都不是農民,要如何知道哪些是當季的蔬菜呢?很簡單,看2個地方:
- 如果你是『自煮族』,只要看看蔬菜攤上出現最頻繁、最便宜、且長得最好的,大概就是當季蔬菜。
- 如果你是『外食族』,可以到自助餐廳吃飯,業者為了壓低成本,大都會採買價位較低的蔬菜,在地、當季的蔬菜最符合這條件。
和水果相比,雖然蔬菜比較沒有較明顯的產季之分,但其實還是有屬於最『當季』的,例如,大白菜、白蘿蔔、胡蘿蔔、花椰菜、牛蒡、蓮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