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不含化學物質的『肥皂』或『洗面乳』!

「我都使用手工香皂,它比較溫和。」;

「使用天然植物精油做成的手工香皂,比較不刺激。」;

「使用母乳皂天然的最好!」;

「很多架式洗面乳,成分都是化學物質,能用嗎?」;

「含化學成分的洗面乳純天然的洗面乳,洗後效果有差。」;

「我都自己做清潔劑比較不傷手。」。

上面的這些言論,『天然』似乎是共同的語言,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也曾經因為這些言論而感到困惑,那麼一起來看看事實究竟是什麼!

各式清潔用品

 

 

世界上不存在「不含化學物質」、也不存在「天然的」洗面乳或清潔用品

這世界上所有你能看見的,都是由『化學物質所組成』,舉凡大家所熟知的石油、房子、汽車、衣物、所有食物、色素、香料、玩具,甚至呼吸的空氣(O2)、所喝的水(H2O)都是化學物質,所以,請別再說不含化學物質,這完全是不懂化學的人才會說的外行話。

因此沒有「不含化學物質」的肥皂、洗髮乳、沐浴乳,而這些都是現代工業所製造出來的,當然不會有「天然的」的沐浴乳等

不過,如果選擇通過有機認證的清潔品,的確可以買到人造化學物質比較少的產品;但如果市售產品標榜「不含化學原料」,這絕對是騙人、混淆視聽

 

有人提到,『無患子』就是天然的清潔劑啊!確實是,無患子皂素(saponin),有肥皂(界面活性劑)般的清潔效果皂素也是化學物質,再說目前市場上訴求的無患子清潔產品,其實都是人工合成的皂素,因為廠商不可能花這麼多人力去採收無患子果實、再由實驗室萃取、製造成清潔用品,最後以這麼便宜的價格售出,這需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啊!你以為廠商是在做慈善事業嗎?(廠商當然可以因為訴求天然而賣得很貴)。含柑橘類果皮的清潔用品也是一樣。

所以,讀者還相信市場上存在著『天然』清潔用品嗎?除非是你自己做的

 

 

手工皂也是化學物質

那麼,手工皂、含精油的天然皂、母乳皂呢?「皂」具有清潔效果,當然也是化學物質,更何況,手工皂、母乳皂在製造過程也會使用『氫氧化鈉』(NaOH)(皂化),『皂化』的這個特性,不會因為訴求『手工的』、『含精油』、『母乳』而消失,皂就是皂

只要是肥皂,就有『皂鹼』,不會因為是訴求手工皂、含精油的天然皂或母乳皂就有所不同,含皂鹼就是含皂鹼。人不會因為化了妝就改變他的本質。

清潔用品是用來清潔的,不是嗎?會因為訴求手工、天然就讓清潔效果變好、或比較溫和嗎?當然不會。訴求手工的目的只有一個,因為產能較少,可以賣得比較貴,或者單純只是一種行銷訴求

 

 

『皂』並非十惡不赦,只是被市場行銷『妖魔化』

眾口鑠金,謊話說一百遍就會成真,再加上網路流傳,肥皂被塑造成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因為就在石化合成界面活性劑上市之後,於是除了訴求自己的優點以及使用的方便性(沐浴乳),順便撻伐皂鹼的缺點,便能快速佔有市場。

已被妖魔化的皂,造成現在很多品牌在目錄或官網的敘述中,根本不提自己的洗面皂裡含『皂鹼』,甚至讓『皂鹼』成分(有數十種之多)從成分表中消失,會這麼做的原因是,很多人還是喜歡用『肥皂』洗臉或洗澡,肥皂有它的愛好者,但他們不想要『皂鹼』,廠商為要緊緊抓住這些消費者所以刻意忽略皂鹼。

但理性分析,不論是肥皂或沐浴乳,清潔原理都一樣,也就是「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肥皂」與「非肥皂」

只要是有清潔功能的產品,裡面通通含『界面活性劑。甚至化妝水、乳液、面霜等保養類,或粉底、口紅等彩妝類都含界面活性劑(乳化劑)

人們總是希望身上的油汙可以清洗乾淨,但是『油水不相融』,光靠水是不夠的,於是就得利用清潔產品裡的『界面活性劑』,可以同時牽起油、牽起水,搭起油、水的橋樑,然後一起被沖掉。肥皂(Soap)就是人類最早製造的界面活性劑,利用長鏈(C12-C18)脂肪酸經過氫氧化鈉(NaOH)皂化而來

除了常見的皂類成分,現在有更多是人工合成的界面活性劑,這些林林總總的成分,其清潔力都不同,也各有優缺點。因此,不論是肥皂、藥皂、手工皂、沐浴乳、洗碗精、浴廁清潔劑,裡面通通都含有界面活性劑有了界面活性劑才有洗淨力

不過,市面上還是有很多強調不含皂鹼、『中性』的肥皂,這些含『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假肥皂』,是被刻意做成固態的肥皂模樣,但最終目的還是希望獲得愛用肥皂者的青睞。(詳見下面表格)

皂

單純的皂,是由「油脂+鹼(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皂化反應而成,而「鹼性」其因為對臉部或身體的酸性髒汙有非常優異的清潔作用,很早以前就被人類拿來運用在清潔上。另外,所謂「弱鹼性、中性、弱酸性」皂,則是在製程添加了其他合成界面活性劑,或調整 pH 值,但這些只具有皂的外觀,其本質是合成界面活性劑的清潔品

既然合成界面活性劑可以做成固態肥皂狀,相同的,皂也可以做成液態狀。因此,不要以為瓶裝的就是不含皂,還是要看產品成分而定

清潔劑/皂

在產品成分表裡:

  • 常見石化合成的界面活性劑,有 SLS(Sodium Lauryl Sulphate、Sodium Laurylsulphate, Sodium Lauryl Sulfate)、SLES(Sodium Lauryl Ether Sulphate)
  • 肥皂皂基成分的寫法Sodium MyristateSodium PalmitateSodium Stearate…(各種脂肪酸鈉

由此可見,看得懂成分表的確是可以多了解很多事情,雖然產品名稱都稱「皂」,但成分組成與產品性質卻天差地遠。

 

 

該如何選擇?重點不在肥皂或非肥皂

有人不喜歡聽到『皂鹼』,也有人不喜歡聽到『合成界面清潔劑』,真很難為了廠商,也難為了消費者。

如果仔細推敲各種界面活性劑,皂的刺激來源是因為『鹼性』,而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刺激卻是來自其本身的分子結構,因此不論是皂或非皂,都有存在『刺激皮膚』的可能性,所以重點不在『皂』或『非皂』。

 

該怎麼選呢?選擇適合自己的。

判斷一個清潔產品適不適合自己,主要看 1 清潔力強弱、2 會不會刺激肌膚。換個說法,洗完臉後的感覺應該是清爽而不緊繃、濕潤而不黏膩,而且絕對沒有刺癢、發紅、脫皮或起疹子的狀況發生。

 

如果還是不是很了解要怎麼選,下面有幾條準則可以給大家猜考:

  • 成分越簡單越好

清潔產品就是用來清潔,不論加了多少『珍貴成分』在清潔用品裡面,清潔品不會停留在皮膚上太久,很快就會被洗掉,因此不必選擇加了精油、植物萃取、濃郁香味、漂亮顏色的清潔用品,況且精油、植物萃取、香料、色素無法清潔皮膚,多了這些額外的添加物,反而是皮膚過敏的元兇。產品的好壞取決於清潔的成分,而不是添加物

  • 功能越單純越好

洗臉產品最多訴求溫和、避免皮膚乾燥,如果還要訴求美白、抗老、活膚,就已經矯枉過正了。保養品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都不一定能達到訴求的效果,更何況是只停留在皮膚上 1~2 分鐘的清潔用品。而通常這些高檔的訴求,只徒增荷包的負擔。

不論是肥皂還是合成界面活性劑清潔原理都一樣,也因為停留時間短,即使用肥皂清潔,只要皮膚是健康的,皂並不會傷皮膚。

 

總之,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不同、清潔需求也不同,請衡量自己的膚況,選擇適當的產品,千萬別人云亦云。很多廠商為了行銷需求,往往在文字上大做文章,操弄一些似是而非說法。作為聰明的消費者,在講究證據的時代,請睜大眼睛,小心求證。

 

 

參考資料:

  1. Is It a Cosmetic, a Drug, or Both? (Or Is It Soap?)
  2.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ap & cleanser?
  3. How is a non-soap bar different from soap?
  4. The long-term use of soap does not affect the pH-maintenance mechanism of human skin
  5. The effect of an acidic cleanser versus soap on the skin pH and micro-flora of adult patients: a non-randomised two group crossover study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6. Soap vs Cleanser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