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讀者對泰國變性人(這裡特別指「由男性變為女性」,ladyboy,許多華人稱其為「人妖」)應該不陌生,尤其去過泰國旅遊的民眾,「人妖秀」應該會是旅遊行程之一。據說有些變性人美得不像話、甚至比女人還女人。她們為什麼要變性?或許是為了現實生活,又或許是認為上帝對他們開了玩笑,把她們的靈魂裝進男孩子的身體裡。變性,只是手段。
今天的主題不是變性人,而是要談在她們從男性轉變成女性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之一,雌激素。
變性人(跨性別者)的女性化蛻變
女人之所以成為女人,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雌激素(女性荷爾蒙)。
在部分報導裡所呈現的變性過程中(隆乳、變性、整形手術不談),變性人男孩兒們從小就必須服用大劑量雌激素(女性荷爾蒙),讓生理逐漸向女性化發展。當服用了足夠的時間(至少數年),雌激素作用也看到效果:皮膚光滑、彈性柔潤、豐臀細腰、胸部發達。現代幾乎所有的泰國變性人都有接受雌激素的洗禮。
女性荷爾蒙可以使原本男性的皮膚變光滑、改善油脂分泌、抑制體毛生長,也能改變臉部與身體的脂肪分佈,讓五官變得較柔和,也讓脂肪集中到胸部與臀部。
不過,有部分跨性別者(跨女)使用的荷爾蒙藥物有「雌激素」與「抗雄激素」兩種。雌激素的作用在讓使用者趨向女性化,而「抗雄激素」的效果在降低男性化(衝動、勃起、減少體毛等),也讓雌激素的效果較為顯著。
女人之所以成為女人 — 雌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少量由肝、腎上腺皮質及乳房分泌,懷孕時,胎盤也可大量分泌。男性的睪丸也會分泌少量雌激素,不過比起體內睪固酮的濃度,雌激素的濃度要低得多。
除了前段提到的,雌激素可以讓皮膚光滑、脂肪囤積在胸部與臀部之外,它在女性身上還有許多生理上的功能:
- 女性生殖系統:促進輸卵管、子宮、陰道發育成熟;子宮內膜增厚準備讓受精卵著床。
- 乳房:雌激素可使脂肪堆積在乳房。在醫學上,高劑量的動情素可以做為退乳針,利用雌激素的「負回饋機制」抑制泌乳。
- 骨骼:雌激素會使女性在青春期快速長高(加速大腿骨兩端的生長板生長),同時也加速生長板閉合;一旦閉合,骨頭不再繼續生長及增長,就不會再長高。性早熟不利女生長高。
- 脂肪:雌激素會使得皮下脂肪囤積增加,並且使脂肪堆積在乳房與臀部。這也是男性中年發福的原因之一,因為男性中年雌激素的增加,導致脂肪堆積。
- 血管:雌激素會使小動脈擴張,有助於血壓的調節。
女性荷爾蒙在女人的一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在停經之後,雌激素驟減,很多生理上的症狀就因此而出現。
模仿雌激素的環境荷爾蒙
「雌激素」,太多、太少都不行!
雌激素在體內自有其調節機制(非常複雜),會在體內維持穩定狀態。量太少,一定是生理(卵巢)出現問題才會導致荷爾蒙失常(生理期紊亂),或者是更年期到了。既然荷爾蒙有調節機制,為什麼會太多,多出來的這些又是從哪來?人為而來,來自因應人類需求的食、衣、住、行、育、樂所產生的化學物質,就是科學家們所稱的環境荷爾蒙(正式名稱為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or),絕大多數的環境荷爾蒙都是人造的。
我們常說,荷爾蒙是所謂的『傳令兵』,不同的荷爾蒙會通知不同的器官去做該做的事,外來的環境荷爾蒙類似人體的荷爾蒙傳令兵,因此會干擾身體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如果它是類似雌激素的功能,對生殖系統造成影響,包含乳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前列腺癌、睪丸癌、不正常性發育、降低生殖力等。
然而人體的荷爾蒙何其多,當它類似其它激素時,舉凡腦下垂體、甲狀腺功能異常,胎兒與嬰幼兒的發育成長等都可能受影響。不只是人類,其它動物也同樣遭殃。
環境荷爾蒙可能的來源涵蓋了食、衣、住、行會接觸到的各種材料、容器與化學物質。就拿食物來說,殺蟲劑、多氯聯苯、戴奧辛等進入環境,經由農業種植或漁業中的生物吸收,最後進入食物中。而我們外食時,裝在保麗龍、塑膠或紙製容器內的熱食,熱將塑膠、塑化劑等因高溫溶出,也被吃進肚子裡。
有科學家曾經計算過,女人從青春期開始到更年期為止,幾十年來總共才分泌大約一小湯匙的女性荷爾蒙,由此可知,只要極少極少量的荷爾蒙就能對身體造成重大的影響。所以,不要認為環境荷爾蒙的量不多,如果人體荷爾蒙有這樣的力量,環境荷爾蒙也會有類似的功力。
參考資料:
- The Use of Hormone Therapy in the Male-to-Female Transgender
- Cross-Sex Hormone Therapy
- Estrogen’s Effects on the Female Body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estrogen
- The role of estradiol in male reproductive function
-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 What are endocrine disruptors?
-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