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疲倦和頭痛是體內濕氣重,找中醫來幫忙!

濕漉漉的梅雨季節又來了,潮濕、黏膩時常伴隨著我們。家裡的家具表面出現霉斑,曬晾衣服時總感覺潮潮的沒有乾。又濕又熱的天氣,整個人感覺黏糊糊的、胸悶氣短,真的好煩!

如果你住在經常下雨的地區,就會知道天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生活。在中醫看來,天氣對我們的生理也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季節轉換、還是一般氣候,空氣裡的溼氣會影響許多身體機能。而在這時候,大多數人會感到無聊、疲倦、食慾不振、腹瀉等不適。體質濕重的人更為明顯,中醫稱之為『濕』

 

梅雨季 濕氣 黏滯

 

國內許多中醫師在這個時候都提出適切的建議,那麼住在全世界不同地區的中醫又怎麼看待『濕』這件事呢?要如何緩解這種不適、祛除體內濕氣呢?

 

 

什麼是體內的『濕』?

對中醫而言,濕氣有外濕和內濕。不生病者,謂之『外濕』,是氣候的濕氣,只是天氣的一個條件;生病者,謂之『內濕』,是體內的濕氣,內濕多為脾胃虛弱,或外濕直接侵入。中醫認為,外部環境和身體內部環境共同造成過多的『濕氣』,就是俗稱體內的『濕氣重』。

 

《黃帝內經》中提到,萬病皆為風寒熱濕火之變,其中濕氣最為麻煩,因為濕氣重者難治。

 

中醫的濕,可能是許多疾病的根本原因。就視覺上而言,濕是身體的垃圾和黏性污垢,體內有垃圾,必然會影響整體健康。

 

 

對中醫而言,如果有以下狀況,代表體內有『濕氣』

要如何知道身體裡有濕氣?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是『濕氣』引起的,所以要小心!

 

  • 頭髮油膩,臉上有斑點和粉刺,眼屎很多,還有濕疹;
  • 身體虛弱,經常感到疲倦、頭痛、無精打采;
  • 四肢關節疼痛、沉重或腫脹、腰膝痠痛、手腳沉重等;
  • 小便不暢、尿液混濁,大便不規則且黏稠;
  • 女性生殖器潮濕、搔癢,男性陰囊潮濕等症狀;
  • 胸悶、氣短、咳嗽咳痰;
  • 睡覺時打鼾、痰多、口臭、流口水;
  • 腹脹、大肚腩、肥胖、浮腫;
  • 舌上出現齒痕、舌苔厚膩。

 

如果你正在經歷雨一直下不停的天氣,那麼早上醒來時可能會感到身體潮濕、行動遲緩、甚至思維模糊。

 

 

該怎麼辦?這裡有一些建議

雖然陰雨連綿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心情,但也可以通過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以排除體內濕氣,防止濕氣引起疾病。

 

  • 首先,生活環境必須改善。為避免居住區長期受潮,屋內應盡量通風良好,有陽光時開窗通風。如果連續下雨,可以打開空調或除濕機除濕,或者打開電風扇讓室內空氣流通。

 

  • 在飲食方面,避免生食和冰冷的飲料。中醫飲食一般不鼓勵生食和冷飲,對於任何有疼痛的人而言,這個建議更為重要。可以多吃煮熟的食物,例如,蘆筍、山藥、薏仁、蓮子、紅豆和熱茶等;而蔥、薑、蒜、丁香、孜然、肉桂等香料,可促進消化、祛濕、氣運。

 

  • 中醫與拔罐。中藥可清除濕氣;拔罐療法可用於祛寒除濕、通經絡、化瘀、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促進排毒、緩解疲勞、增強身體機能。

 

  • 針灸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濕氣,透過促進血液循環以支持身體的消化中心(中醫的脾胃)。艾灸療法也可以幫助除燥濕。

 

  • 生活方式

許多體內濕氣重的人缺乏運動。適度運動會有幫助,可以加速排汗、促進新陳代謝、幫助祛濕。

 

  • 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空氣中的濕氣會下降,地板會很濕重。

 

  • 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濕衣服、或長讓頭髮長時間濕潤

 

 

但是,如果身體過於潮濕,已經出現了很多不良症狀,而改變了飲食、生活習慣仍無法改善,則應盡快就醫,相信中醫治濕的建議可以改善你的健康。祝福大家都能輕鬆度過雨季!

 

 

參考資料:

  1. What is “Dampness” in the body?
  2. Rain or Shine: How the Weather Affects Your Health
  3. Heavy humidity during rainy days?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come to help!
  4. Tiredness and headache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are heavy moisture in the body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