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冬天了,溫度漸漸降低,由於溫度降低,血液循環變慢,皮膚、特別是四肢的微血管收縮,許多人會因此感覺『手腳冷吱吱』,其實這是比較單純的末梢血液循環不好,但事實上『末稍血液循環』不僅只是四肢。
醫學上認定末梢血液循環的『末梢』,除了四肢之外,分佈在人體各器官組織綿密的微血管網路,全都算是末稍,包括腦部、耳朵、鼻子、眼睛、四肢、各個器官等,都是末梢的一部分。因此,如果這些末梢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全身的組織與器官都可能會出現相對應的問題與症狀,不僅是心血管問題,眼力、聽力都可能受到影響。
天冷或溫度變化大,血管、血壓會發生的變化
溫度會影響血管的收縮與擴張,因此加重心臟負擔,也讓血壓升高。
相較於夏季,秋冬溫度降幅大,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 氣溫下降,皮膚表面微血管收縮以防體溫散失,心臟需要加大力道才能輸出血液到全身。
- 流到皮膚表面的血液最終還是得回流心臟。接觸低溫的血液回流心臟後,也會造成身體中心溫度降低,體內血管也會收縮,心臟要輸出血液需加大壓力。
- 寒冷讓人不想動,活動力降低,血液循環慢,容易引起血壓上升。
- 天冷除了活動少,飲水量也會減少,血液黏稠度會增加,心臟要打出血液,需要加大力道,導致血壓容易上升。
天氣變冷,會加重心臟的負擔,血壓也會更高,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出問題,輕則可能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更可能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猝死情形;另外,腎臟、視網膜都會受到高壓衝擊。因此,要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別注意保暖。
除了引發高血壓,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還會發生這些狀況
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需要氧氣與養分,也要排除廢物,唯有血流暢通才能維持正常運作、養分與廢物的交流順暢。
綿密的微血管網路深入人體每個器官及組織,供應神經、肌肉、骨骼、皮膚、大腦、心臟、肝、四肢等組織、器官養分,並把代謝廢物帶出來。
但是在寒冷的天候下,身體為了保持軀幹的溫暖(核心溫度),血液自然會往軀幹集中,造成四肢缺血冰冷;加上天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較差,周邊血管較細,血流通過較少,這些組織就不會溫暖,直接導致腳手冷吱吱、手麻腳麻等不適症狀,若再嚴重一點,疾病就會上身。
心臟末梢血管:
心臟末梢血管循環不佳,初期可能感覺不明顯,有時候會出現胸悶、心悸,甚至有呼吸急促的感覺。但長期下來,就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狀況,也有猝死的可能。
眼部末梢血管:
眼部末梢循環不佳,導致供血不足,可能會造成視力模糊或是視力障礙,例如,位於血液循環最末段的視神經,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視神經就可能受到傷害;或是傷害黃斑部,導致視覺影像模糊不清。
內耳末梢血管:
內耳的末梢循環不佳,可能造成聽力減弱、耳鳴、暈眩或是突發性耳聾。
冬季驅寒保暖對策
做好冬季保暖,就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周邊組織器官問題。
1、多曬太陽,改善手腳冰冷
冬季曬太陽能讓體溫升高,對於四肢冰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泡腳、泡湯、泡熱水澡,幫助末梢循環
快速溫暖全身,也能防止四肢冰冷睡不著,提高睡眠品質。請記住,若患有心血管疾病,泡澡時要小心謹慎。
3、帽子、圍巾、口罩、襪子、手套不可少
除了要穿得暖和,帽子、圍巾、口罩、襪子、手套等能阻隔冷空氣保暖全身。
4、善用發熱衣、暖暖包等發熱小物
這些方法都能短暫治標,舒緩手腳冰冷。
5、家用遠紅外線灯等電器設備
視覺上感覺溫暖,更讓家中有溫暖的空氣,驅寒保暖。
6、可以多走路、多活動
不妨多走路、爬樓梯、原地跳躍以改善血液循環,也可以透過慢跑、快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增加心肺功能與新陳代謝,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參考資料:
- Blood pressure: Is it affected by cold weather?
- Cold Weather Can Raise Blood Pressure
- Blood pressure: Is it affected by cold weather?
- Why your blood pressure can spike when it’s cold outside
- How Cold Weather Affects Your Heart and Circulatory System
- How Weather Affects the Circulatory System
- Winter Chills? Cold Hands and Feet? Try These Simple Tips for Improving Circulation
- 衛生福利部 — 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冬季保健,防範心血管疾病發作猝死